找到相关内容346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般若波罗蜜初探-以《大智度论》为主(1)

    胜于声闻,无论在初发心,深观或广行、大悲心、本愿力、所观境、悟入次第、对“空”悟入的深浅、所断烦恼、得圣果均是有所简别的。本章拟就如上所说菩萨与二乘习学般若之差异作一比较:  (一) 以发心与悲愿来...小乘弟子钝根故,为说众生空”[74]等。菩萨的空慧是悲智、行愿具足,广观一切,以无量尘刹为观境,亦称法空观。声闻虽以我空观为主,但并非全然不说法空,只是约偏重“不多说”而已,[75]《大智度论》提出...

    释安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846995.html
  • 唯识三十颂诠句

    勤依故。  胜解念定慧  二者,胜解。於决定境,印持为性。不可引转为业。谓无异缘,能为引转,令生疑惑故。三者,谓念。於曾习境,令心明记不忘为性。定依为业。谓能引定说定依故。四者,谓定。於所观境,令心专注不散为性。智依为业。谓能引智,说智慧依故。五者,谓慧。於所观境简择为性。断疑为业。此定慧中说所观境,即观察境。  所缘事不同  事谓境事、即前所说四别境事。此四境事,为欲等五差别所缘,故言不同。然多...

    韩清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247076.html
  •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(1)

    也[65] 。   别教人知“观空”乃为治凡夫“执有”之病,但二乘人执空而不能生起利他及向上更求佛法的大心大行,亦是不了佛法的真义。因此乃在知空非真空的观境下,文云“从空”,更观察一切世间之假病,而投...圆教止观之观境   如前所述,教理—尤其是圆教之理—的预先理解,固然是非常重要的,然而佛法的最终目的,则是解脱的实践。而欲实践解脱道,则非实际的禅修无以竟其功!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地尝试探讨依于圆教的中道实相之...

    释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150524.html
  • 宋代天台研究序说

    《普贤观疏》“普贤初心观境”   p. 200  中之论调,可观批判其把“普贤观十种境界置于圆教位”。   (3)《弥陀经疏》意 针对智圆的《弥陀经疏》,仁岳撰有《弥陀经新疏》一书,对于智圆“以信...法”、“单譬”、“法譬”的诸说,善月把“法”、“譬”的关系作了分析,批评知礼的“单法”说,而认同了“单譬”说。  (6)观境真妄论 此论由十篇的论文所构成,其中第五篇“论宗途建立”   p. 204 ...

    林鸣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4751742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3)

    智圆(清竦——志因——悟恩——源清——智圆)就智顗的《金光明经玄义》、《请观音经疏》、《观经疏》,湛然《法华玄义释签》中的十不二门,有所争论。知礼一系称为山家系,主张以妄心为观境,即事具三千之说;智圆一系称山外系,主张以真心为观境,即理具三千之说。当时由日本传回的智顗《金光明经玄义》有广略两本,略本卷末无观心释之文。悟恩以为《金光明经玄义》唯明理观。此文是后人妄加,著发挥记解略本。弟子源清、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564552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2)

    心明记不忘为性,定依为业。定谓等持,平等持心令不散故;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乱为性,智依为业。慧者,于所观境简择为性,断疑为业。  如是五法名别境者,别谓特异,简非寻常;于特异境,始得生故。异遍行五,于一切境皆得生起,故名别境。特异境者,所乐境,决定境、曾习境、所观境。非所乐境,希望不起。非决定境,无有印持。非曾习境,不起记忆。非所观境,不生定慧。故此五法于别境转也。此之五法通于三性。五善别境,谓即正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764966.html
  • 略述《摩诃止观》

    境  天台宗的止观十法是观此一念无明之心具足三千世间,即空即假即中,但是心本无生,因境而有。从所生上讲,叫观心;从能生上讲,叫观境。就生心之境有十种不同,也就是止观所对的境界有十种不同。  一、阴人界境。这是观法的最初。在五阴、十二人、十八界三科中,由于界人两科所摄过于繁广,因而只以行人现前一期果报之身即五阴为所观境;又在五阴中也只就识阴即所谓介尔一念运用三千三谛的观法,这就是阴境。以下的...

    释法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665700.html
  • 从湛然《十不二门》论天台思想之发展演变

    容后述)。  (二)内外不二门  将所观境分为内外,外是指依报正报之色心,内是指一念心性,  如其云︰  二、内外不二门者︰凡所观境不出内外,外谓托彼依正色心,  即空假中,即空假中妙故,心色体绝,...明,此就理而  论。  以上四门(色心不二门、内外不二门、修性不二门、因果不二门)  ,可言就自行因果而言,由所观境色心不二、内外不二,进而藉智起  修,了修性不二,至因果不二即是自行之完成,亦即由一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574059.html
  • 百法明门论简义

    ……缘曾习境令心明记 │ 定………缘专一境令心不散 └─慧………缘所观境而起简择 若善心与心王相应时,如有人引君崇信正法,名信。讽 君行己有耻,勇于为善,名惭。耻不若人,弗敢为恶,名愧 。教君崇俭节用...,不能明记。 │ │散乱……于诸所缘,令心流荡。 │ └不正知…于所观境,起错谬解。 ┘ 309页 若不定心所与心王相应时,如有教君追悔往事,或悔先 不应作而作,应作而未作,皆名曰悔。如有宦官宫妃,...

    唐大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747994.html
  • 浅说净土

    像:第六识清净,污垢除去,使身心都清净。  (三)出现观境:现出观想境界,可以用六根‘观’之,所出现的境界依佛经可以印证。若非经典所述即为邪观。各种经典都强调要消五毒,若不清净在业障时,都会因五毒起...资粮,从此才算是一门深入的佛弟子,生生世世修同一法门,也才能深入佛国,深入经藏,了知宇宙的秘密及展现度生的能力。  上述观境可以在观无量寿经内找出印证之处。在观无量寿经内有论及空观、无相、……等各种修...

    紫云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1448486.html